-
首页 >> 教学科研
-
当前位置: 香港图库资料库360图库 >> 教学科研
潜心研究 提升能力
发布时间:2019-10-25 00:00
—人文社科部研究性说课教学活动总结
2016年12月29日
本学期学院开展了研究性说课教学活动,人文社科部积极响应,并以此为契机,开展了部门系列教育教学活动。说课是本次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而提高教学能力水平才是这次活动的主要目标。为了更好地说课,切实提高教学能力水平,并且体现出此次活动注重交流研讨、共同提高的目的,本部门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以配合说课,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现将本次说课活动总结如下:
一、教研活动环节
1. 学习文件,明确目标
结合《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指南》提出的用“两把”尺子(国家对学科的要求和学校对课程的要求)来衡量所开课程的科学性,我们既学习国家相关政策文件,又学习学院有关人才培养以及学院发展的相关文件(包括学院改革方案、十三五规划等),帮助老师们进一步理解学院办学定位,熟悉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所授课程在学院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例如,受教育部委托、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指出,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发展不平衡,各高校的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以及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等差异较大。因此,不应只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全国的大学英语教学,要避免“千校一面”的同质化发展,倡导多样性、差异性和灵活性,提供多种选择,鼓励各校办出特色,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这就需要我们既了解国家相关要求,又了解学院办学定位,从而根据JY系统的需求,将我院大学英语课程进行符合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校本化”设计,并进一步开展相应的教学改革。
2. 交流好书,分享资料
一是部门老师就自己阅读的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进行交流分享与研讨。《给大学新教师的建议—教学、科研与社会交往》、《先生—加强师德建设》、《文化、人文、化人》等诸多讲座的分享,在部门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老师们就这些讲座展开了热烈深入的交流。二是利用微信群与部门公共邮箱进行教育教学方面的资料共享。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鼓励老师们学习先进教育理论,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人文社科部也以此次说课活动为契机,将这种交流与分享作为部门一项长期活动予以坚持,以不断提高大家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3. 梳理课程,研讨交流
以教研室为单位对各教研室承担的课程进行梳理,落实到责任人(包括课程在本教研室的兼职老师),并围绕相关课程的教学进行交流研讨。几人共讲一门课程的,如何发挥个人长项,实现团队最大效能;相关课程之间如何衔接;不同课程之间如何相互借鉴;如何通过课程实现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的传帮带等,各教研室针对这些内容展开了深入的内部交流。
如人文素质教研室既有几位老师共同讲授的《大学语文》,也有前后衔接的几门序列课程。而耿晓辉老师作为新入职教师,分别在《大学语文》和《应用写作》课程组中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对其在教学中迅速成长起到了良好的引领与督促作用。
4. 潜心研究,准备材料
在各教研室交流研讨的基础上,要求每位老师准备自己的说课稿以及交流活动的PPT。老师们根据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特点,就教学进行了深入思考与精心设计,认真准备教案,研究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研究教材的适用性,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课程考核方式等。
具体说课稿及PPT内容,由各位老师根据学院文件要求,说定位、说内容、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情、说教案、说效果以及说不足等,可以结合这八个方面,自己设计汇报的逻辑思路,要求结合所授课程的特点,有详有略,体现出课程特色以及自己的授课风格。
5. 部门说课,运用落实
根据学院教学活动的安排,我们以教研室为单位,分三次进行了部门说课汇报交流活动。每次说课活动,专、兼职老师全都参加,大家汇报认真、交流深入、点评精彩,每次都超过了下午5点钟还在热烈讨论、积极交流。通过部门的说课活动,加强了老师们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借鉴,鼓励了老师们进行课堂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估以及自我反思,从而激发大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在部门说课、交流启发的基础上,各位老师将教学思考成果以及教学改革思路在课堂上运用落实,并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修改自己的说课稿与汇报PPT,并形成最终定稿。
6. 资料汇编,迎接检阅
要求老师们上交自己的说课稿以及汇报用PPT,每位老师根据自己所授课程,每门课程形成单独的一份说课稿及汇报PPT。部门事先制定了WORD文档模板,以保证部门上交材料整齐规范,体现出学术性与专业性。
在各教研室的总结材料以及各位老师提交的说课稿的基础上,部门撰写部门教研活动总结,进行资料的整理与汇编,并发至每位老师。组织老师们学习、熟悉部门材料,并做好学院交流准备。
在学院交流活动确定后,组织部门老师积极观摩学习,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促进教师发展,做四有好老师。
二、教研活动收获
这次说课活动收到了非常大的成效,超乎大家想象。老师们都表示,这种学术盛宴给予大家的启迪是深远的,对于老师们共同提升教学能力水平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 高度重视,准备充分
对于这次活动,老师们都非常重视,精心准备了PPT与说课稿。有些老师大量查阅了相关论文,为自己的说课活动提供理论基础。有些老师以说课活动为契机,制作了全新风格的PPT,开启了自己新一轮教学改革之旅。
2. 整理系统,反思深入
老师们普遍反映,这次说课活动,对自己是个系统整理的过程。通过说定位、说内容、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情、说教案、说效果以及说不足等八个方面,逐一梳理,督促自己深入思考教学。在这种自我反思与自我评估的过程中,对于未来的一些改革思路自然涌现。
3. 交流热烈,共同提升
虽然很多老师同时讲授一门课程,但是像这次这样,所有相关课程老师一起集中在一起相互交流讨论,还是让大家非常受益。可以说,每位老师的授课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各自的汇报,也是对彼此的激励。既借此机会,共享一些资源,更在别人的说课中,寻找自己进一步改革的灵感。
4. 勇于改革,不断突破
人文社科部的老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教学改革,在学院的历次教学评比与教研活动中,都有很好的成绩。但是老师们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勇于根据形势的发展与变化不断寻求新的突破。
例如姬瑞环老师的《应用写作》课,既是学院的精品课,也是学院的特色课。其聘请多位兼职老师进行学生小组实训指导的做法,取得了良好成效,获得了同行专家的高度认可。但是姬老师没有满足于现状,一方面积极制作慕课,另一方面又继续在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力争取得更好的授课效果,令部门老师们非常感动。大家都说,连即将退休的老教师都这么积极地在大刀阔斧地改革,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三、今后努力方向
这次说课活动,不仅在我们迎接评估的关键时期,让各个教学部门和各位老师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自我评估。更重要的是,它以一种研究的方式,激发了我们对于教学,对于教学研究,甚至对于教师发展的进一步深入思考。在说课过程中,我们也找到了今后研究的一些切入点,作为部门老师共同努力的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 构建科学体系,形成课程合力
在近几年的研究中,人文社科部构建了具有我院特色的人文素质类课程体系。这次说课活动进一步引发我们思考,在这个课程体系之下,又如何构建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科学体系,在课程之间形成合力?
例如,艺术类课程我院共开设《艺术导论》、《美术鉴赏》、《音乐鉴赏》、《影视鉴赏》、《声乐表演艺术》、《书法鉴赏》等六门课程。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等多方面的尝试,六门课程之间交流研讨,整体推进、有序衔接、突出重点、逐步过渡,将六门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教学实践全面系统地传递给学生。《艺术导论》是对我院全部艺术课程的总领和概括。通过对艺术基本原理及不同艺术分类的介绍,使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和探讨社会发展、艺术演进与人类审美追求之间的关系。《美术鉴赏》、《音乐鉴赏》和《影视鉴赏》三门课程,在《艺术导论》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普及和提高对人类文明主要艺术形式的了解,学习基本的技能和观念,体验操作的过程和方法,拓宽和加深艺术知识领域,加强艺术鉴赏力和审美辨别力。《声乐表演艺术》和《书法鉴赏》运用“艺术生产论”,突出学习掌握艺术实践的特征与规律,提高艺术创新实践能力。这六门课程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向度上,使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美好和谐心灵和高尚情操,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良好意识,达到提高整体素质,完善真、善、美人格建构的目的。
同样,英语课程也是如此。通用英语、通识教育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是构成我国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三个必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文件,各个学校应当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确定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并以此为基础设计自己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我院也相应开设有这三种类别的英语课程,如大学英语、专业英语、外国文学作品赏析、英美文化概况、英文经典影视作品赏析等,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
人文素质教研室所授各门课程之间也具有密切的内在相关联系。《大学语文》、《常用汉字源流及其应用》、《中国文学作品赏析》等课程为《应用写作》奠定基础,而为了与《应用写作》课程更好地衔接,《大学语文》课上也会让学生根据新近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评述。而反之,在《应用写作》课上,有时也难免会对某些词语做解读,以利于学生精准地运用语言来写作公文。所以对于这些内在相关的课程,就需要既有相对分工,又有密切配合;既遵从大纲框架,又不刻板设定藩篱,从而共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通过教研室对于课程体系的梳理与深入研究,厘清自己所授课程在这个体系结构中的地位、作用,通过了解先导课与后续课,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形成课程之间的合力。可以说,不同课程其教学内容、层次、尝试、难度会有差异,但是课程之间在教学目标上的区别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只是各有侧重而已。基于这种理解,每门课程就不单单是一门课,而是一个科学的体系结构中的有机组成部门,从而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合力,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
2. 打破课程界限,重在能力培养
通过此次说课活动,我们既理解了人文社科部各个教研室之间不同类别课程之间的内在关联,也强化了对于人文社科部在学院通识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通识教育是指不同领域知识的整合与汇通,是一个内涵丰富、多维度、多阶段的历史范畴,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赋予通识教育不同的内涵,承载着人们对教育的不同希望,但是通识教育的本然追求却从未改变。这一概念自产生之日起,一直把实现“全人教育”作为自己的本真追求,追求人类共同的智性经验,力图使受教育者身心和谐,知行统一,志趣高雅,人格高尚,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社会和谐进步,力求人人都能诗意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今天,这仍然是通识教育孜孜以求的最高目标。
通识教育关注知识的全面性和普遍性,力图通过综合的方法全面展示人类知识的总体状况,内容主要涵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与技术三大领域,其目的就是培养视野宽阔、目光远大、见识通融、精神博雅、情感优美的人,使受教育者得到高层次的文明教育和完备的人性教育。
通识教育在我院人才培养目标中处于基础性地位,直接关乎人才的综合素质与长远发展。而人文社科部承担的课程主要是通识教育中的人文科学与部分社会科学,或者说主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人文素养是一种综合的素养,很难单纯由哪一门或哪一类课程单独完成,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分工有时也很难完全区分。
例如,在一些人心目中,英语课就是一门工具课,对课程的育人价值没有深刻理解。通过这次说课活动中的深入学习与研讨,我们加深了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与理解。教育部文件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这体现了英语学习的“工具观”向“工具观”和“人文观”并举思想的转变,也符合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提出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就要求在大学英语的授课中,应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尽可能地利用语言载体,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西方社会文化等知识。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与专业学习相关的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要重视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提高。
人文社科部三个教研室,英语教研室、人文素质教研室、艺术教研室,虽然其课程属于不同的学科方向,但是其通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这个目标是共同的,是融入在所有类别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的。
3. 学科相互支持,实现科研创新
在这次说课活动中,老师们相互之间进一步深入地相互了解。既有对课程的熟悉,也有对老师的熟悉,这种熟悉就撬动了一些交叉学科的相互启发与合作。
例如,以多元化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喜欢和兴趣;在英语演讲的讲授中,加入声乐表演中的气息运用与发声技巧等内容。课程之间内容的有机衔接为老师们从事交叉学科的科研提供了启发与思路,也为下一步人文社科部组建团队,利用多学科的知识背景实现科研创新奠定了基础。
4. 围绕学术核心,教师共同发展
这次说课活动,进一步形成了大家重视教学、敬畏教学、热爱教学的良好氛围,也在部门掀起了探讨教学、思考教学、研究教学的热潮。我们高校教师,以学术为业,也理应以学术为发展核心,以课程为发展平台,积极谋求教师的学术职业发展,从而以教师自身的发展来带动学生的发展,而这也正是高等教育的使命所在。
虽然说课是本次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但是人文社科部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认真落实、富有成效的活动,切实实现了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水平这一活动目标。
鲍书记11月15日来人文社科部会见教师时提了四点要求:政治上清醒,专业上过硬,教学上创新,管理上加强。在学院迎接教学评估之际组织的此次说课活动,正是对鲍书记这四点要求的具体落实,其成效是深远、意义重大,极大地鼓励了老师们钻研教学与科研,提高教学能力水平。